給大家看一下舊聞吧
獨生子女有“嬌驕”二氣 河南企業拒用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 『就業綜合症』拉響警報
今報記者 趙媛 高冬麗/文 劉棟傑/圖
『我們一不要城市孩子,二不要獨生子女』。11月25日,在河南省水利電力行業畢業生招聘會上,有些招聘單位『卡』的不是學歷、能力,而是『出身』。11月26日,本報報導《不要城鎮戶口不要獨生子女 某企業特殊招聘要求引爭議》在網上引起熱評。『用人單位到底該不該「歧視」獨生子女』也成為很多人議論的話題。
目前,中國獨生子女一代已經超過8000萬人,而第一代獨生子女也開始大規模地步入社會,參加工作。20多年來在教育上艱難前行的他們,在就業上又遇到了新的問題。
●城鎮戶口、獨生子女就業遭拒
『你家是農村的嗎?有兄弟姐妹沒?』11月25日上午,在河南省水利電力行業畢業生招聘會上,華北水院應屆畢業生陳峰興衝衝地向招聘單位遞上自己的簡歷,沒想到招聘單位沒問他成績咋樣,卻問起了他的家庭情況。
提問的是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的工作人員。『開這樣的條件,可是我們多年積累的經驗。』一位女工作人員說,地質勘測常到野外工作,條件比較艱苦,以前招的城市學生、獨生子女,很多都受不了這個苦,很快就辭職了。這使得他們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無奈之下,他們幹脆只挑農村學生,不再考慮獨生子女。
在招聘現場,記者發現,不少工程類單位確實都把『農村學生』當成了招聘的第一選擇。
對此,陳峰心裡很『不忿兒』:自己雖然是獨生子女,但論勞動能力不比班里的農村學生差,論成績也是數一數二,憑什麼不要自己呀!
陳峰說,他們專業經常要到野外實習,他每次都搶著幹最苦最累的活
『用人單位不想要獨生子女,我想可能是憑借以往的經驗,但如果因此限制了真正優秀的人才,我覺得他們有點得不償失。』陳峰為此和用人單位進行了一番辯論。招聘人員對他的勇氣很感興趣,但最後還是告訴他:『不要獨生子女是領導的規定,我們也不能擅作主張。』
陳峰說,前兩天中鐵三局到學校招人,也明確說不要獨生子女,但他們幾個獨生子女鍥而不舍,追到賓館,才獲得了面試資格。
●想遠飛的獨生子女,被父母束縛了手腳
11月25日,在河南省水利電力行業畢業生招聘會上,背著包向招聘單位投遞簡歷的高強一臉汗水。他滿臉的無奈,不知道在父母的意願和自己的理想之間如何權衡。
今年22歲的高強是太原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他是周口市人,也是家裡的獨子,父母希望他畢業後回河南工作,就『死乞白賴』地把他揪回來參加河南省舉辦的招聘會。
高強投了幾份簡歷,每次看到一個心儀的單位,投簡歷前,都要給父母打個電話商量一下。現場有滄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招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學生,他非常感興趣。一直在父母『眼皮底下』的高強,考大學的時候就不想在河南,想『飛』出 去看看,畢業後他想到外地去找工作,可父母說啥也不願意。
『太遠了,你要是去了那邊,我們老了怎麼辦,誰來管呀?』父母聽說這個單位遠在河北滄州,死活不同意他去。
『另外,我自己想到艱苦行業去鍛煉一下,可我爸媽也不願意。』高強說,自己和農村同學比起來,吃苦能力確實差一些。但為了自己將來的發展,他準備下狠心到隧道局等經常有野外工程施工的單位,但父母還是不同意。
『我們家就你一個孩子,萬一你有個磕磕絆絆的,我和你爸可怎麼活yr!』
高強說,父母就希望他能守在他們身邊,哪怕工資少點,工作閒點,但堅決不能受苦,要不『媽看了要心疼的』。
『到底我該選擇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是實現父母的願望?』高強說,身為獨生子女,並非故意嬌慣,家庭環境給了他很好的條件的同時,也束縛了他的手腳。
●獨生子女有『嬌驕』二氣
『實踐証明,很多獨生子女確實有「嬌驕」二氣。』滄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單位曾做過統計,獨生子女就業後流失率高達60%。對他們單位來說,與學習成績、專業素質等『硬體』相比,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精神這些『軟件』更加重要。
滄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曾招過一個學水文專業的學生,家裡就他一個孩子。他報到後到野外參加工程施工,但看到要住帳篷,吃大鍋飯,行李都沒放下,直接拎著鋪蓋卷就走了。
現場招聘的一家廣告公司負責人提到獨生子女也是搖頭:『我們單位去年年底招了兩個獨生子女大學生,他們覺得跑業務非常辛苦,整天待在辦公室里。三個月時間一個單子也沒有談成,但兩人一點也不在意。沒有辦法,我們只好把他們辭退了。』
『自我意識強,不願意將就自己。』鄭州宇通集團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李先生透露,他們發現這幾年招的獨生子女員工明顯增多,他們身上確實有些毛病。
『有的剛剛到職一個月,發現和自己預想的工作環境有些差距,說辭職就辭職』。還有好幾個學生只是因為剛工作,環境有一點不適應,或者和同事處不來,就不願意堅持下去。『最後查簡歷,發現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
『以自我為中心、過于自信、不願意受制度約束、不穩定』是李先生嘴里獨生子女比較顯著的特點。
●拒絕獨生子女,可能只存在于特殊行業內
『這種限制在我們招聘的時候就不存在。』河南網通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聽到這樣的招聘條件,微微搖頭。
『可能是因為他們那些是比較艱苦的行業,城市學生和獨生子女不適應那樣的環境,才讓他們增加了這樣的條件。』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招聘都是通過網上投遞簡歷等正規的渠道,不會因為申請者的家庭條件和『出身』限制他們申請職位。而且,他們更看重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個性特點,而並非只看家庭環境就給一個學生『定性』。
『而且,現在城市里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如果不要獨生子女,那就會把很多人拒之門外。』
對待獨生子女,不能一刀切
獨生子女問題早在十多年前,就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從十來歲的“小太陽”到目前的“自我”的一代年輕人,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出來的缺點為許多人所“詬病”。他們到底能不能適應現在的生活?這樣的一代真的不如非獨生子女嗎?
●獨生子女教育現狀:
當然,獨生子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想想現在的獨生子女,哪個不是家裏的“寶貝疙瘩”?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
據了解,鄭州市第五中學曾在學生中做過一個調查:一名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再結婚生子,父母要在他身上花費21萬元。這些錢都花在了什麼地方,對獨生子女有什麼幫助呢?讓我們看看下面一組數據吧。
95%的獨生子女都上課外輔導班
以前,上輔導班、課外興趣班幾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現在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素質培養。記者曾對鄭州市金水區黃河路一小的三年級的50名學生做過一次調查,調查顯示,95%的獨生子女都在課餘時間或者節假日上課外輔導班。
一名姓張的家長一口氣給孩子報了三個輔導班,她說,雖然她也知道這樣孩子會活得很辛苦,可是畢竟孩子受到了更多教育。
80%以上的學生接受過心理諮詢
孩子不僅要成績好,還要心理素質好。
據了解,現在獨生子女確實承受能力比較差,有時老師說幾句不太好聽的話,學生就會悶悶不樂好幾天。目前,鄭州市大部分中學都有心理諮詢室,並配備有專業的心理諮詢老師,這也讓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在困難面前,及時找到解決之道。
“這樣可以給學生解壓的同時,也引導他們健康地發展,所以,學生的心理素質應該是不錯的。”鄭州市四十七中心理諮詢老師張艷霞說。
●網上調查:
針對這次招聘會上招聘單位拒絕接受獨生子女事件,網友有著不同的看法。網上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3%的網友認為獨生子女確實不能吃苦,而超過47%的網友都接受這種做法。這不得不讓人非常驚訝。
農村學生能吃苦
我們現在想招一名企業法務人員,想來想去,還是應該招一名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可以試想一下,同樣是一個分數線錄取的大學生,農村出來的有幾個是接受過幼兒園啟蒙教育的?有幾個在小學階段接受過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的教育(多為民辦老師)?有幾個在初中、高中階段掏高價接受各種補習班、家教老師的輔導?有幾個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農村學生靠的是自己的吃苦耐勞,靠的是自己的自強不息。而城市畢業的獨生子女呢?
獨生子女照樣能吃苦
實踐證明,很多獨生子女確實有“嬌驕”二氣,沒有吃苦耐勞精神,而且很多獨生子女都不願離開父母,怕吃苦。這就讓用人單位很頭疼,所以現在很多用人單位都規定不招收獨生子女。
但是,也沒必要被這些“出身論”嚇怕,只要有實力,就能爭取到好的就業機會,並不是只有農村學生才能吃苦,那些只是表面現象,這種說法一點依據都沒有。
獨生子女的三宗“罪”
獨生子女有“三宗罪”,一“罪”:獨生子女獨佔欲比較強。剛剛參加工作的獨生子女出差,寧可自己搭錢,也要一個人住。二“罪”:不願意屈就自己,不順心的工作給多少錢也不做。絕不會“為五斗米折腰”。導致現在許多畢業生失業時間遠大於就業時間。三“罪”:眼光比較高。許多獨生子女自認為能力和工作都比較出色,能夠勝任比較高的職位,真正去幹時,才發現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勝任該項工作,有的更是完全摸不著門道。
●家長:
該給獨生子女更多的鍛鍊機會
“說獨生子女沒毛病,這有些不客觀。但社會不能因此對他們‘另眼相待’。”開封市文聯的崔洪先生說。
崔洪的兒子也是獨生子,2003年從河南財經學院畢業後,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獨生子女可能是比農村的孩子缺少些吃苦受罪的機會,但不能因此忽視他們吃苦的潛力。”崔洪說,兒子上大學前,也沒離過家,什麼活都沒幹過。但經過大學幾年的鍛鍊,畢業的時候,不僅考上了研究生,生活也打理得井井有條。
現在崔洪的兒子已經受聘于香港一家大公司,馬上將獨自到香港“闖天下”。
“獨生子女缺乏鍛鍊的機會,家長別老想著把孩子拴在身邊,應該放他們出去飛飛,鍛鍊鍛鍊。”崔洪說,讓孩子出去奮鬥完全靠自己,他們就什麼苦都必須自己承受了,也不會想著依靠父母了。崔洪也希望,企業也應該給這些獨生子女更多鍛鍊的機會,有問題可以慢慢解決,如果“因噎廢食”,對企業引進人才來說,也不好。
●社會學家:
對待獨生子女,不能一刀切
鄭州大學應用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明鎖教授認為,目前,父母領取了“獨生子女證”的中國獨生子女一代已經超過8000萬人。今後幾年,獨生子女將成為就業的主流,他們的就業會引來新一輪的社會問題。
獨生子女因為沒有兄弟姐妹,身上會有些毛病,比如自我意識強,會有些不合群,替別人考慮得少等,但不能因此就“以偏賅全”。
張教授說,家庭教育對獨生子女來說非常重要。家長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經受磨煉和挫折的機會,要注意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和同學交往,鍛鍊他的團隊精神和全局思想。
張教授還提出,社會沒必要對獨生子女杞人憂天,特別強調他們某些共性的缺陷,而忽略了他們的優勢:教育條件比較好,自信、心理健康程度比較高。 (趙媛 高冬麗)
中國,真是歧視之國.
女的被歧視,老的被歧視.
但獨子,在城市出身也要被歧視?雖然,網上調查有過半數人同意獨生子不能吃苦.(別忘記:在中國可以上網的,城市的人比較多,城市的人,是獨生子女的比較多.)獨生子被歧視,也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諷刺的是,這是偉大的祖國的一胎政策弄出來的產物.
上文也有說,今後幾年,獨生子女將成為就業的主流.
到時,看你怎歧視?
再過一段日子,到那些獨生子女成為管理階層時,又會怎批評再下一代呢?
腦海只有四個字:自作自受
這只是剛開始而已,將來可有一段好長好長的時間呢
畢竟,中國人太多.正確點說,是窮人太多
這份工你不幹,總會找到別人幹.外面不知還有多少人失業.
愈多選擇,雇主就可以對員工要求愈苛刻.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另一方面,現在的城市年輕人嫌辛苦.又嫌人工低…….他們有權選擇工作,有錢,不急開飯.
害苦的,是沒權選擇的窮人.
給中國人選擇權,可能真的只會更加麻煩.
忽然之間,有點明白毛主席的高壓統治的原因了.
雖然明白動機,但絕不同意.
Tomorrow Never Knows
私人日語課程
.自學過日文,但只是學文法,無法活用?
.日語班進度太慢,想學快些?
.想考日能試,但沒有人解釋為什麼我的答案不正確?
.身處外國,需要一個會廣東話的人去教授?
如果你有以上煩惱,我可以幫到你。
首兩個月內如有不滿,可以半額退回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