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算是「国」嗎?

「香港」算是「国」嗎?

大家的日本語的第三課中,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

「お国はどちらですか。」(你的國家在那裡?)

相信香港人會想回答:「香港です。」但香港是一個國家嗎?香港不是只是中國的一部份嗎?真的要答「中国です」嗎?

到底可以回答「香港です。」嗎?

根據大辞林對「国」這個單字的解釋:

 

 

「国」這一個字有五個意思:

1)国家。国土。「日本のー」

2)(日本の)政府。「ーを相手どった訴訟」

3)ある一定の広がりを持った土地。「夢のー・北のー」

4)故郷・郷里。「おー・ーへ帰る」

5)昔、いくつかの郡をまとめた行政区画。「大和のー」

「国」也可以解為「地區」,如果有玩戰國的系列的遊戲的話,會看到「尾張国」、「美濃国」等等。

這個「国」是解「地區」。

另外,「国」也可以解作「故鄉」。所以理論上,我說自己的「国」是香港也沒有問題。甚至很嚴格來講「上海」也不是說不通。

但其實,以上兩個解釋現在也不常用,現在「国」一般解作「國家」。(日本人也沒有那麼好閒情為香港下定義)

除非遇上根正苗紅的藍絲,實際上你答「香港」,日本人也不會理會。根據我個人在日本的經驗,他們經常問我是不是台灣人,根本從來沒有人問「お国はどちらですか。」

總之,如果覺得自己是香港人,就放膽講「私は香港人です」(我是香港人)好了。

大人的日本語-知你叻啦

在生活裡,在職場裡,總會遇到一些認屎認屁(自慢する)的人。面對這些人,可以怎應對呢?


面對這樣的人,我們可以對他說「えらいえらい」

「えらい」本來是一個很正面的詞語,比如說朋友要去做義工,你可以「えらいですね」

「えらいえらい」一般是用來稱讚小朋友用的,即是「你真了不起」

但也可以用來敷衍一些人,好像下圖這般:

以後對著這些人知道怎樣做了嗎?

看漫畫學日文-くらいなら

看漫畫學日文-くらいなら

有很多人說N1 的文型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其實也不一定。在少年漫畫也可以見到。上圖是漫畫《一拳超人》的一幕。

N1 文型 くらいなら〜

A くらいなら、 B

A 和 B也是不太好的事情,但如果要做A的話,寧願兩害取其輕,選B。

背景是餓狼(背向鏡頭者)面對一眾敵人圍剿,當中有遠距離攻擊的,也有埋身肉搏的人。餓狼用其他人用來當肉盾來擋住遠距離攻擊。他衝向眼鏡小弟想拿來當肉盾時,眼鏡小弟講了這句「盾にされるくらいなら正面から戦ってやる!」(與其被你用來當肉盾,倒不如讓我正面迎戰你)

一拳超人真的很熱血,不是燃燒小宇宙,我本來不想用這一招,友情集氣超必般簡單。如果大家日本有一定程度,可以去上官網看,免費的。

https://tonarinoyj.jp/episode/13932016480028985383

我的學習經歴-從五十音到一級之路

我的學習經歴-從五十音到一級之路

大家為什麼學日文?

喜歡日本音樂?
喜歡動漫?
有工作需要?
覺得日本文化?

我,通通也沒有。

我在城大的副學士日文課程裡才開始正式學五十音的。

年青時不努力,ALevel 考得不太好(差一科合格就夠升上學士),當時知道自己鐵定升不上大學學位。只夠讀副學士。當時一心想著Repeat 自修重讀(反正只是差一科合格)。

父母雖不算富裕,但也沒有太大經濟壓力,一直也沒有怎麼管我,所以我喜歡做什麼也可以。中七的我和當時很多年青人一樣,不知自己在想做什麼,見步行步,有大專學歷總好過中七畢業,總之不做NEET就好(說話當時也沒有NEET這個字)。原先想報讀中文系,但填錯了科變了日文,當時心想反正也是會推掉Offer重讀,由他吧。

結果日文系收了我,我沒有自信重讀,結果就進了這個世界。

入了日文系,開始學五十音,其實也沒有什麼困難,很自然就學懂了,不過當時根本沒有特別用心學。又不是喜歡日本,又不是特別喜歡這個語言,功課,學習也是敷衍了事。

現在回想起,我已經完全忘掉了學日文的光景,一丁點印象也沒有。沒有遇過什麼好老師,充其量他們只是教練。他教,我就練。離開課室就什麼也不是。

因為沒有怎用功,所以日文也不是特別的好,只不過班上有其他天份比我低的同學,成績不會低到讓人注意。GPA是啥可以吃的嗎?不用retake 就好。

大學生活只有上莊(一口氣上了兩支),拍拖,什麼也沒有怎認真做。每日得過且過。混混沌沌終於畢業。其時大概去到N3 程度。

之後隨便見一間酒店的工作。當時上了日本文化協會的班,是侯清儀老師教的,當時是第一次有學日文的感覺。可惜當時我只做了一個月被炒,當時正值十一月,所以能專心準備N2。結果順利合格。

之後在一間香港公司工作,同時上日本文化協會的課,那個老師是大陸的老師,完全不知道他在幹啥。完全不知所謂(我真的甚少這樣評價我的老師),一怒之下,決定靠逸之老師(即是自修)。

那年十一月,又被人炒魷魚了。(幹!)所以能專心備戰N1。當時互聯網沒怎發達。所以沒有別的,只是做做舊卷。就這樣很簡單地合格了。

那時是2004年,我學日文之後的第三年。N1合格,其實只是因為我很閒。

看見現在我的學生勤力地準備N1 ,我真的有點汗顏。

回想過來,我真的非常幸運,可以在一個這樣的環境。雖然這環境對於懶惰的我來講真的有點「もったない」(可惜)。如果可以的話,真的很想飛到過去刮醒我自己。如果當時我可以再勤力一點,早點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有多好。

我真正學習日語,是N1之後的事。

淺談「は」「が」之別

淺談「は」「が」之別

很多人都會覺得「は」和「が」很難分辯。為什麼會有這個原因呢?

最大原因是放在文的位置差不多。

另外一個原因是初級教科書,例如大家的日本語的第一課只是以文型的方式提及:
「私はマイク・ミラーです。」

一般也只解釋「我是マイク・ミラー」,而沒有怎麼解釋。

至於「が」,到第九課才出現。
「私は日本語がわかります。」

先簡單講解一下「助詞」是什麼。

猫 魚 食べる

一般來說魚不會吃貓(除非是鯨魚一般大的魚),所以單憑這三個字,我們不需要任何助詞也可以知道三者的關係。但看看以下的例:

春嬌 志明 救う

怎麼辦?到底是誰救誰?

中文和英文可以靠順序。例如:春嬌救志明 (春嬌是救助者,志明是被救的人)

又或者改變字的本身。例如英文I,me, he, him 等。

I like him. (我們不會說 I like he)

但日文的話,我們會在詞的後面加一個助詞去標記。功能就好像一個Tag。只要有這一個Tag,不管次序怎變,意思也不會變。

春嬌 志明を 救う

志明を 春嬌 救う

(次序怎變,意思也不會變,也是春嬌救志明)

助詞就是一個Tag,告訴你「名詞」和「述語(中文叫「謂語」predicate,被陳述的內容)」的關係。


「が」的使用方法

1.說明名詞和謂語的關係

以下例文,藍色部分是謂語:

名詞句

 田中です (「田中」是「我」)

形容詞句

 青い (「強」的是「風」)
蛇は 体 長い(「長」的是「身體」)

動詞句

先生 来ました(做出「來」的動作的人是「老師」)
友達 プレゼントを くれました(做出「送」的動作的人是「朋友」)
 知らない人に 財布を とられた(做出「被偷」的動作的人是「我」)

2.目的語

什麼是目的語?最易了解的例子是:

猫が 魚 食べる (魚是目的語,也是被吃的對象)

「を」是用來表示目的語。

但和能力,喜好,擁有,希望等等相關的詞語,會用「が」來表示目的語。

田中さんは 英語が わかる
が 運転できますか。

3.描述客觀事情

あ、雨降っている
先生来た
来た時僕は宿題をしていた(「弟が来た」是一個從屬節,「弟弟來了」是用來修飾時間。)

4. 回答/提出問題

田中です。(回答「誰是田中?」)
やっぱりこれ欲しい(回答「那一個好?」)
ケーキを食べた?


至於「は」的功能是引出一個題目。即是宣告「現在講的是XXX」

「は」可以使用於以下類型的文章。

1.提出話題

宇宙広い (提出宇宙這個話題)
中国から来ました。 (提出「彼」這個話題)

2.對比

マリアさん主婦で、カリナ学生です。
お酒飲まない。(表示「我喝其他東西」)
これいい。(表示「這個是好的」,其他的不好)


來做一下練習吧。

看看下一張圖,小企鵝在什麼情況用「が」、什麼情況用「は」呢?

答案請反白:

「これは美味しいよ」←向其他人介紹這是什麼東西,帶出話題

「これが美味しいよ」←回答「什麼東西好吃」這一個問題。如果前文後題沒有提及相關話題的話很難使用。

第二個例子

私_田中です。

以下那一個情況用「が」?那一個情況用「は」?

1.在百貨公司中的廣播「田中つよし様、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ら、事務室までお越し下さい」。當你去到事務室的時候,第一句說話。「我是田中」
2 在派對裡面,和不認識的人打招呼。「我是田中」

答案請反白 1.是が 2.是は

再來一個例:

あそこに立っている人__田中さんです。

1. 向別人介紹「站在那邊的人是田中先生」
2. 朋友聽過田中這個人物,但朋友沒有見過他,你向朋友解釋「站在那邊的人是田中先生」

答案請反白 1.是は 2.是が


總合一下,「が」和「は」的用法:

「が」

a)單純描述

風が冷たい
先生が来た

b)對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意味著前文沒有人提起的時侯很難使用「が」

Aがいいです。(どれがいいですか。)
私が田中です。(誰が田中ですか。)

c)從屬句(用來修飾另一個名詞/動詞的句子)

田中さんが作ったケーキを食べました(「田中做的」蛋糕)
妻が病気の時、会社を休みました。(「妻子病了」的時候)

「は」的使用方法

a)標題文

子どもの自殺は深刻な問題だ(「小朋友自殺」是很嚴重的問題)
世界は広いですよ

b)對比文

吉田さんは来ない(即是說其他人會來) (什麼時候會講「吉田さんが来ない」呢?請參考上面「が」的說明)

東京はいかない(即是說,我會去東京以外的地方。)

另外,在稱讚對方的時候,也要注意小心使用「は」

田中さんはお上手ですね。
そのスカートは綺麗ですね。

即是暗示「田中以外的人就不行」,「這條裙子以外就不行」,一般來說不會用助詞。

田中さん、お上手ですね。
そのスカート、綺麗ですね。

說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嗎?但要真正了解和正確運用這兩個助詞,最重要還是多看文章,多寫多練習才行啊。

可以只學會話嗎?

可以只學會話嗎?

偶爾有些人查詢,想我教「口語」。不學讀寫,只是聽和講就可以了。

的確,根據日本語教育研究會的調查,香港學生在聽、講、讀、寫這四個範疇裡面,最多人想改善的會話方面。

但到底什麼叫會話?什麼叫溝通的能力?有關「溝通能力」學者Canale, M. and M. Swain 提出了四點:

1.文法能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

就是運用文法的能力,不贅。

2.談話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

這是可以組織一段對話的能夠,先看看以下充滿市井味例子:

對話A
「喂,度住兩叉野黎」
「哦,好呀」

對話B
「喂,有d 野搵你幫幫手。呢期糧尾,度住兩叉野黎先」
「哦,好呀」
「唔該晒喎,出糧還番俾你」

對話B比較自然對不?對話B有開頭,有結尾。雖然簡短而且粗俗,但也是一段完整對話。

談話能力,就是組織完整句子的能力。

3.社會言語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對上司,長輩該用什麼說話方式?對平輩又怎樣?能否因為不同的社會地位而作出調整?

尤其是在日語裡的上下關係,敬語等是很重要。

不過,一般來講對外國人的基準也是比較寬鬆。所以學習外語,這能力的順序會較後。

4.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

就是怎樣認對各種狀況的能力,如果你遇上以下的情況,你能否解決?

-不明白對方的話
-想不到那個單字怎講
-對方不明白你的話

策略能力,就是因應情況應對以上問題的能力。

如果你聽不懂對方說什麼,你能否請他再說明?你能否針對不明白的部份再追問?
如果你想不到單字,你能夠用同義詞/用其他方法去說明那一個單字的意思?
如果對方不明白你的話,你能夠用另一些字眼表達同樣的意思嗎?

策略能力可以說是最重要,因為可以補足文法和單字的不足。但要有此能力,本身也是要有相當程度的文法/單字能力,再加上經驗和邏輯思維。這也是最難培養的一種能力。


能否用日語和人溝通,就是包括以上四種能力。完全無視文法的話,如果是為了去旅行時講一兩句片語,做一些簡單的事例如購物等也還可以,但如果為了和人溝通而「學口語」,這近乎不可能。

的確,很多語言學校只教文法,很少有會話的訓練。所以有些人會覺得很悶,很沒趣。但就算你有多討厭文法也好,想練好口語和人溝通最起碼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文法能力。

 

固然語言學校一味教文法是另一個弊病。但也不能完全無視文法。到底如何在學文法和會話之間取得平衡,就要看老師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