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示威的日文(基礎生字篇)

有關示威的日文(基礎生字篇)

由六月反送中開始,香港人的抗爭已經持續了差不多半年,讓我們學習一些有關這些事的日文吧。


示威 デモ
 
不論是和理非還是勇武,也可以用デモ(demonstration)這個字。
 
一連串的活動,可以用「抗議活動(こうぎかつどう)」去總結。
 
 
集會 集会(しゅうかい)
 
 
悼念會  追悼会(ついとうかい)
 
 
人鏈 人間の鎖(にんげんのくさり)
 
 
如果是參加這類活動的話,可以用這個形式去造句:
 
(活動)に 行きます
(活動)に 参加します。
 
例:
 
デモ に行きます。
人間の鎖に参加します。
 

另外,有關今次事件,日本人最熟悉的香港人有兩位。分別是林鄭月娥和周庭。
 
日本人一般會怎稱呼香港人呢 ?
 
這個是很有趣的問題,如果是中國人的話,一般都是直接用音讀。例如:習近平(しゅうきんぺい)
 
但叫香港人,一般也是用英文名加上姓氏,最有名當然是成龍 ジャッキー・チェン(實在不想談及此人,但很多日本人仍然覺得香港=成龍)。
 
根據此規則, 林鄭月娥(Carrie Lam) 「キャリー・ラム」,周庭(Agnes Chow) 「アグネス・チョウ」
 
但日本也會用拼音 周庭(しゅう てい)來稱呼她,兩個叫法也可以。
 
其他新聞常見的字眼:
 
逃犯條例  逃亡犯条例改正案(とうぼうはんじょうれいかいせいあん)
 
其實逃犯條例一直也存在,這次其實是修訂條例,所以才會那麼長。
 
「反送中」日文就是「逃亡犯条例改正案に反対(はんたい)するデモ」
 
 
雨傘運動 雨傘運動(あまがさうんどう)
 
注意「雨傘」的裡「雨」日文是「あま」不是「あめ」啊,為什麼是「雨傘」的日文是「あまがさ」?可以參考:「雨」の読み方「あめ」と「あま」を決める法則性はある?
 
 
建制派 親中派(しんちゅうは)
 
 
民主派 民主派(みんしゅは)
 
和香港人眼中的定義有點不同,日本報章等不會理會什麼政治光譜(其實很多香港人也不懂),總之他們的定義是「親中派之外」的人就是民主派。
 

 
在現場出現的人:
 
記者 記者(きしゃ)
 
 
FA 救急隊(きゅうきゅうたい)
 
但「救急隊」是指一隊人,如果指一個人的話,是救急隊(きゅうきゅうたい)のメンバー
 
 
示威者 デモ隊(たい)、デモ参加者(さんかしゃ)
 
一隊人就是「デモ隊」,一個人就是「デモ参加者」
 
 
 
 
和理非(わりひ)  
 
雖然是可以唸作「わりひ」,但只是這樣說沒有人會明白。所以要說明是「平和(へいわ)、理性(りせい)、非暴力派(ひぼうりょくは)」。
 
或者簡單點,平和的なデモに参加する人。
 
 
 
勇武派(ゆうぶは)
 
同埋道理,直接讀出來應該日本人也不會明白。可以用「武闘派(ぶとうは)」去說明。
 

 


這次就到這裡吧,如果還有力氣就會繼續更新。

線上學習和傳統學習有什麼分別?

線上學習和傳統學習有什麼分別?

 
 
線上學習是一個大趨勢,但線上學日語,有什麼好?有什麼不好?和傳統上課有什麼不同?
 
線上學習,主要是 1)購買課程自學,2)網上授課  兩種   

1.購買教材自學

買遙距課程/看Video,DVD學習。華文界最有名的要數王可樂了。
 
買遙距課程的優點:
  1. 真正的隨時,隨時也可以上課
    只要有網絡就可以,甚至在坐車的時侯也可以學習。

  2.  可以因應自己的進度隨時看回Video複習
    除非一對一,否則老師很難不斷重覆重覆又重覆地講同一番說話的,而且對學生們也不公平。但網上教,你可以聽幾多次都可以。

  3. 課程通常比實體課堂便宜。
    因為可以大量生產,所以成本會比較低。
 
買遙距課程的缺點:
 
  1. 缺乏互動
    雖然造教材的人應該會預計學生們會有什麼問題,但當學生有不懂的日時侯,買教材的有沒有足夠的支援呢?雖然通常提供的老師也會願意解答,也可以上網問人,但其質素不能保證。而且,也未必有人可以真正答到你。

  2. 容易有發音的問題
    在最初的階段,如果沒有人指正自己的發音的話,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難自拔。試過聽過有人用字正腔圓的廣東話讀出「Q」(きゅう)「蕉」(じゅう)。一聽就知道是自學。

  3. 講求非常強大的意志力和自律
    這個是很多人買教材自學,但也不成功的原因。自學一件事,本身是要講求強大的意思力和毅力。學好一件事,學習其實不難。但要持之以恆繼續下去需要非常大的自律。
 
不是說真的沒有這樣的強者,但大部份的人都不是。
 
以上三點也不是最大的問題,這個模式最大的問題是:練習量不足
 
電影《奇異博士》有這樣一段對白:
 
 
Dr. Stephen Strange: But even if my fingers could do that my hands would just be waving in the air. How do I get from here to there?

The Ancient One: How did you get to reattach severed nerves and put a human spine back together bone by bone?

Dr. Stephen Strange: Study and practice, years of it.
 
“Study” 和 “Practice”一樣重要。很人往往只重視”Study”,而忽視”Practice”部份。你就算看完一百本《如何踏單車》也是不會踏。
 
這樣買VIDEO, DVD 自學形式的最大問題,就是練習會很少,就算有,很多都只是MC/填充題之類的。如果數學等等的話是沒有問題。但語文,不是好像數學100%的對與錯。是必須要有人糾正錯誤的。
 
當然,練習機會最重要是要自己爭取,如果採取這模式的話,必先要非常主動和努力。
 
老實說,真的不太推薦這個教學模式。我會覺得第二種比較好,即是網上真人教授。

2.網上授課

最近疫情嚴重,再加上政府政策。所以很多學校都會改為網上授課。
 
網上授課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地區限制,可以省回交通時間。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尤其現在的香港,隨時也有交通問題。
 
但也有不少缺點:
  1. 這不是課堂,是講義
    首先,你以為網上的教學像這樣。

     
    但實際是這樣

    大家都總是不會打開自己的Camera,可能你會覺得自己沒有化妝不好看,或者你不想被人看見你混亂的房間。但是對於老師來講是惡夢。我說話的時候,我當然會想學生去聽。但是如果你不打開Camera,我連你本人在不在我也不知道。感覺像一個瘋子自說自話。

    還有在課堂裏,老師是需要因應學生的反應而去調整。如果學生看來不明白,就會講多一些。如果學生的反應好就繼續講下去。比如說在實體班的話,如果我看到大家仍然在抄筆記的話,我會給他們多一點時間。但是在網絡的班裏,這是完全做不到的。

    結果,就只能夠自己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講,無視其他的學生。這不是課堂(Class),而是講義(Lecture)。

  2. 活動困難

    比如說,最簡單的叫學生讀課文。通常是以座位來分,即是說一個讀完,旁邊的人就會接着讀下去。但是如果網絡班的話,你就要逐個來叫。就算你叫完,對方都不到底會不會真的反應你也是一個問題。

    更加不用說分組活動了。就算要兩個人一組去練習。課堂的話非常簡單,但是網絡的話,雖然可以有分房間的功能。但是到底有沒有真的練習呢?老師很難去確認。

  3. 環境問題

    每個咪也是同等的聲浪。所以如果有兩個人同時講話的話,這會是一個災難。還有,香港地小人多,尤其是和父母同住,沒有自己的房間的話,經常會聽到他們的電視聲,人聲或者吵架聲等等,非常滋擾。

    所以一般來說也會要求學生開靜音模式。這樣的話,好聽一點就會是很寧靜。不好聽的話就會是很悶。除非老師好像黃子華一般有趣吧。就算黃子華棟篤笑,也是有很多和觀眾互動,有趣的是整體氣氛。所以看DVD和看現場是完全不一樣的。網絡完全沒有這個現場感。

  4. 網速問題。

    香港的網速其實真的是非常之慢。至 2020年 8月,只有77.8%的住戶有光纖覆蓋https://www.ofca.gov.hk/tc/data_statistics/data_statistics/key_stat/index.html

    網速問題,所以老師的話有可能會聽不清楚。可能是你的網速有問題,也可能是學校的網速有問題。又或者是你的硬件有問題等等⋯⋯太多問題,也無從解決。

  5. 無法發問

    如果在課堂中有問題,很多學生都不敢馬上開口,可能是怕羞恥,或者不想打亂課堂的秩序。所以一般課堂之後,都會直接找老師問,而老師也會直接回答。但是在網課呢。只要按一個鈕,老師和學生就不會再見。也未必有老師的直接聯絡方法。當然,你可以找學校的負責人去聯絡,但實際上真的會這樣嗎?我很有保留。
在香港,全職教日文可以維生嗎?

在香港,全職教日文可以維生嗎?

(2022年6月更新)

最近有後輩想以教日文為生,問過我這個問題,再發覺Kiri小姐之前也寫過這個Topic

也讓我在這裡分享一下我所知的吧。如果大家有興趣入行的話可以參考一下。

在香港有什麼教日文的地方?

在香港,很多人學,也有很多人教日文,我大概整理一下這些資料。

在此可以參考:香港提供日語教學的機構

A)大專院校

要在大專院校任教,起碼要有碩士學位。但現在只餘下中文大學有和日語相關的碩士課程。

而且科目是「日語研究」,理論上不懂日文也可以修讀。

理工大學有日語碩士課程,但已經停辦了。也可以肯定香港沒有再開辦的本錢,而本人就是香港最後一個日語碩士。

至於如何找工作?據我所知也是行內互相介紹居多。偶然也會公開招募。但多數都是Part Time。

在大專全職教日語的香港人據我所知真的非常少。

B)日本語學校

有些學校會公開招聘老師。這要碰碰運氣了。不過在日語學校的老師多數都是Part Time。Full Time的香港人老師真的不多。

C)中學

有些學校會開設日文的DSE,有些學校會找老師來教興趣班,但好像沒有一個公開的資料那些學校有開設日文的DSE。現在的老師流失潮可能會是機會也說不定。

D)其他組織如工聯會,明愛等等

據我所知工聯會不會公開招募,主要和一些Agent合作。我自己就沒有這些資料。

E)私人授課

隨著武漢肺炎令網上學習普及,有很多網絡授課平台掘起,比較有名的有:

Amazing Talker 

Hello Toby

另外,也有非常多私人授課的人IG 有專頁。(太多了真的不能盡錄)

為什麼你會當老師?

當年在日本回港之後,一直都有在週末,夜晚做Part-time私人教授日文,在Starbuck之類的公眾地方上課。後來覺得自己實在不適合做上班族。所以就試試看全職做老師了。結果一做就做了七年。

做全職老師的生活是怎樣呢?

和全職Freelane 化妝等一樣。人家放假的時候就會來,學生多數也是工餘時間來學日文。所以晚上,星期六日會是最忙的時間,你休息的時候,朋友們就要工作。

每個老師的做法也不同,我基本上所有的時間,不是教書就是整理教材。是的,做了兩年都要繼續準備新教材。做了Power Point 就會想做生字的圖,做好生字的圖就會想做會話的練習⋯⋯有時會用新的教科書。還有要找新聞話題給高級的學生做討論⋯⋯這是不會完的無底深潭。

當全職老師有什麼得著和犧牲呢?

得著有很多。可以收到學生的禮物。有學生成功入中大的日本研究,也有學生成功去日本留學。還有很多學生送的角落生物禮物。錢固然是非常重要,但學生的支持其實也很重要的。

至於犧牲,最主要也是陪太太的時間。太太是普通白領。而星期六日,平日晚上正是最繁忙的時侯。雖然每晚回家也會見面。但下班時間已經很晚。所以只有在公眾假期才可以和她約會了。

結果最後因為武漢肺炎,兩人都在家工作,多了磨擦,最後都是離婚收場。

示威會對生意有影響嗎?

當然有,尤其是7月21日,8月31日等時間,沒有人可以睡得著,就連我也沒有睡好,何況學生們呢?

畢竟這一行業並非是必需品,所以如果遇上經濟差的時候,首當其衝的一定是我們。而且課室在太子區,也是戰場之一。在週末也經常因為示威上不了課。收了少了三成左右,但其實非常幸運了,聞說有其他行家因為在警署附近所以要搬課室。

現在,還可以全職教日語維生嗎?

首先講結論:很難。

首先,第一個原因:香港大環境

學日文,對絕大部份的人來說是興趣,是娛樂。如果有什麼發生什麼事例如失業等等,要節流的話,首先會放棄的就會是娛樂。香港的經濟有多好,大家都心中有數。

還有,香港的移民潮,日本雖然是很受歡迎的地方,但移居日本的門檻比英國,加拿大,澳洲高很多。(日本根本不想你來,所以才堅持限制外國人入境)很多香港人心裡根本沒有餘裕學習新事情。

第二個原因:教日文的競爭太大,價錢太便宜

隨著網上平台興起,教日語的價錢簡直可以以賤價來形容,最便宜可以$100一個小時,還有平台會抽2-3成的佣金。用來維生根本不可能。

還有IG大量「老師」。當中有正常的,有真的靠害的。

現在的香港,全職教日文,真的非常難。

當然,現在的香港,可能做什麼也會很困難吧。如果要留下的話,就只有堅持一途。

看動漫/看日劇學日文

看動漫/看日劇學日文

 
上任何有關日語的討論區,總有人問:「如何學好日文?」「N5 難嗎?」等問題。
 
也一定會有一個兩人出來說「平時多看動漫/日劇」就可以。如果真的只看動畫/日劇就可以學得好,為什麼還會有學校?為什麼你還學不好?
 
首先,有一件必先知道:只看片,沒有什麼用
 
雖然並非完全沒有幫助,因為你聽得多可以習慣日本的語速,語氣。但只是這樣,千萬不要以為這就叫學日文。
 
那麼該怎做?沒有人可以教你。我認識靠這個方法學日文的人,全部都是自己學的。不過綜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想靠看動漫,日劇學日文的朋友,起碼要做幾件事: 
 
1)首先要懂五十音。(廢話)
 
2)學習喜歡的角色的對白。(最好就同一性別吧⋯⋯)了解他們的內容。
 
3)說出來,記著它
 
4)不斷反覆2, 3 
 
聽落好像很輕鬆,但這個世上沒有不練習就做得好的事情。 

這樣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因為你喜歡的動漫,比較不會容易厭倦。但有兩個問題要注意:
 
A)可能會不合現實禮儀
 
學勇者講話,講話就會像個勇者。
 
學女僕講話,講話就自然像個女僕。
 
試過有學生第一句就「君は…」,雖然知道他是不懂,但心裡第一個反應,我現在跟你很熟嗎?
 
 
我想日本人應該也不會太介意,畢竟始終也是外國人。
 
B)有時會搞不清一些細微字眼的分別。
 
有學生搞亂了「仲間」和「友達」。
 
「仲間」是指一起做某些事的人。「仕事仲間」,「ゲーム仲間」之類,但不一定是「朋友」,你可以討厭他的。
 
「友達」就是中文的「朋友」,必須要有好感才可以成為朋友(面和心不和那裡也會算進去)。但不一定要一起做某些事。
 
這些微細的分別,很難自己一個人察覺出來的。
 
那麼,看什麼好呢?
 
最好當然是一些以生活為題材的動漫:
 
 
但,最重要還是自己喜歡,如果自己不喜歡的話,多好的教材也沒有用。所以推薦也沒有什麼意義。
 
總之,我覺得最好是先有一程的日語程度,然後再從漫畫中學習會比較好。這樣才可以選擇什麼可以用,什麼不可以用。
 

最後,介紹一個網頁給大家:
 

 

這個網站詳細解釋了每一種身份的說話特徵,什麼角色該用什麼語氣等等,還有測驗等等,相當有用。
 

在香港,全職教日文可以維生嗎?

開業三週年小感

不經不覺,我全職教日文已經有三年。

這一年也發生了很多事。

先講我自己。我終於和那個人結婚。由一個人,變成兩個人。我竟然也有人要。

除此之外,我也完成了我的碩士論文。不學無術,言行粗鄙的我竟然有碩士學位。還有我取得了角落生物檢定的合格。 (所以我說我是全香港最了解角落生物的男人。)

工作方面,也算是上了軌道。雖然收入仍然不穩定,但現在不太需要擔心生計。真的很感謝各位支持。

做了老師一段時間,最近經常在想,到底我要成為怎樣的老師。

雖然我的Facebook 寫著「日語老師」四個字,但其實我覺得自己仍然差得遠。「老師」這兩個字只為表示職業,實在不敢以「老師」自稱。

我想起在一個短期教師研修會遇上的一個日本人老師,雖然只是上了三日的課,但也讓我獲益良多。教學的技巧,日語能力固然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那位老師上課時看來樂在其中。

我也要想成為那種可以讓人快樂的老師。就算上課沒有學到什麼,最起碼可以娛樂到學生。

所以希望不要讓自己太累,盡量抽多一點時間休息。現在一個星期只有一天休息。而且當日還會回教室準備教材等等工作。(其實今天也是)實際上根本沒有休息過。

現在開始會嘗試改為做五日半。將課堂壓縮到其他日子。每天上班會很辛苦,但可以爭取多一點時間去休息。

還有今後希望可以做一些教日文教學以外的工作。雖然現在還沒有想到是什麼。如果有任何人想和我合作,我會非常歡迎。

執筆之時,正值亂世。深知道這場仗是絕對沒有可能回頭。如果香港人輸了,大家也休想獨自其身。在這個時勢,也有想過移民之類。但一來沒錢,二來必須要考慮那個人的意願。

現在,只能見一步走一步。

各位香港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