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活-用手機Apps 培養習慣

好生活-用手機Apps 培養習慣

每一年的新年,你是不是也試過定下目標,例如讀書、做運動、學日文等等,但結果開始了幾天就放棄?

如果你不想重覆這狀態,那麼這篇文章可能幫到你。

我開始研究養成習慣的技術,是因為我來到加拿大的這一年,因為簽證有點問題。所以基本上一整年都是以遊客的身份渡過,時間比較空閒。所以我開始研究如何養成習慣。

2022年,我開始了以下的習慣:

  1. 每天固定時間作息
  2. 每天最少運動30分鐘
  3. 看了42本書
  4. 開始了斷食

發現了一件事就是養成習慣,意志力一點用也沒有。

養成習慣是需要學習的技術。

養成習慣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要知道人的天性是維持現狀。雖然有句老話叫「習慣成自然」。但開始的時侯是很不自然的一件事。

要養成習慣就好像火箭升空要擺脫地心引力。當中以下幾個要素。欠缺了其中一個也不可以。

意欲

你想要節食減肥,就是放棄美食。

你想要多些讀書時間,即是放棄其他娛樂。

所謂意欲,其實是一個取捨。

如果你很滿意你現在的生活/身型/財富的話,談什麼也沒有用。

意欲有兩種,一種是追求快樂(內在動機),一種是逃避痛苦(外在動機)。逃避痛苦的動力比追求快樂來得大。

比如說節食減肥,純粹想「我想要美」的話,很容易被「我想吃美食」打敗。因為真的很好吃。

如果動機是「我不想戶口沒錢」「我不想胖」「我不想做現在這樣的垃圾工作」。動力會強很多。

紀錄

養成讀書習慣時,我會紀錄得我看了什麼書。

儲錢時,我會紀錄我用了幾多錢。

運動,我會紀錄低自己做了多少時間運動。

下一個章節,我會簡單介紹我用什麼Apps 去紀錄。

環境

要讀書,先確保自己有讀書環境和時間。

你真的要做的話,一定會有時間。

香港人有一個陋習,就是時間一定要擠得滿滿。結果什麼也做不到。

如果你真的工作得完全沒有時間,可能你要先解決你的工作問題。

規則

另一個很常見的個案就是開始了習慣,但遇上一些突然情況,結果就沒有做,習慣一斷就沒有繼續。

訂立規則,固然不可以太苛刻或者是太簡單,自己衡量最適當的方法就好。

但重要的是,除了「每日要做些什麼」之外。還要想定「真的不行的時候,最少要做什麼」,還有最後的底線。

比如說:我自己的斷食規則

晚餐後斷食20小時。(基本規則)

我會用Apps 去計時。如果在20小時內真的肚餓的時侯,我會喝味噌湯,或者豆漿。

也不行的話,如果還差一至兩個小時的話,就吃一些小食。

我的底線是最少也要16小時斷食。

一次只能養成一個習慣,需要最少30日

另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是想做太多事,結果就每一樣事都做不好。

最初也講過,養成習慣是對抗引力。習慣愈多,引力愈大。難度也愈來愈高。

所以,不要貪心,一次養成一個習慣就好。

我用的手機Apps

手機Apps 是一個很方便的紀錄工具。以下介紹一下我在用的Apps。當然同樣功能的Apps 市面上有很多。不一定要用我的選擇。

記帳

我用的是Fortune City 記帳城市

這個Apps集娛樂和遊戲於一身,你記一筆帳就可以起一座建築。(雖然老實說遊戲性一般啦)

可愛之餘,也可以紀錄不同國家的貨幣。我人在加拿大,收香港學生錢是港幣,有時用日圓買電子書,美股收息用美金⋯⋯

這個Apps就可以幫我記帳。

iPhone下載

Android下載

集中

我用的是Forest App。這個Apps 是可以讓你專注於眼前的工作。如果你開了這個Apps,設定時間計時,就會開始種樹。在倒數完結之前如果離開這個Apps的話種的樹就會死。

這是防止分心的好工具。

iPhone下載

Android下載

閱讀

我用Turn – Reading Tracker & Timer去紀錄自己看過的書。

其中一個不錯的地方是可以輸入書的名稱去搜尋,不用逐一輸入資料。中英日也可以找到。

它還有Timer 功能可以紀錄自己用了多少時間去看這本書。

因為我閱讀時用Forest 去紀錄時間,所以我沒有用Timer 功能。

iPhone下載

Android下載

睡眠

我用SleepTown這個Apps去管理睡眠。和Forest 是同一間公司出品。和Forest 一樣,你設定好時間就會在Apps內建築。如果期間使用手機的話就會建築失敗。

iPhone下載

Android下載

斷食

我用Fastic 這個Apps。雖然功能多多,但基本免費功能也足夠用了。最好的地方是它有Widget,還有幾多個小時才可以吃東西就一目了然。

另外,我經常忘記記錄斷食時間,這個Apps也會提醒我。

iPhone下載

Android下載

冥想

最出名的Apps 有CalmHeadspace ,這兩個Apps非常美,但要每月課金。而且大部份功能其實我也用不著。

所以我用這免費的Meditation Timer and Log

iPhone下載 

Android下載

總結

養成習慣不容易。靠的不是意志,而是技術。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到大家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延伸閱讀- 溫哥華好生活-少一點

最強日語學習法!先每日聽五分鐘日語練習

脫離社交媒體

看了一本很短的Kindle 書。叫 《How to Quit Facebook and Never look back》



可能大家看到這書名,會覺得「Facebook?早就Quit了,現在都看IG」

其實IG 比Facebook 更可怕。不過這書是 2018年寫的,當時IG 也沒有那麼普及。

書中也有寫出社交媒體(日文叫SNS)的禍害。

1)私隱問題(雖然香港沒人在乎)

2)令你浪費時間

3)SNS 不能令你快樂

大家問一下第二,第三個問題:SNS真的令你快樂嗎?你的生活有沒有因為SNS而改善?如果你覺得玩SNS是很有意義,令你成長的話,恭喜你。雖然我從未聽過。

而且要找SNS的禍害的研究論文,現在網上有一大堆。(雖然也是英文居多)

最好的方法是當然是直接刪掉整個戶口。但現在SNS 已經根深蒂固,可能一時間會很難適應。作者一開始是先Unfollow所有朋友和網頁。之後再慢慢刪掉整個戶口。

會不會擔心刪掉之後朋友就找不到你?我不會。我電話二十年沒有變過,真心要找我的話很容易。

我自己開始減少SNS個人Account的活動(又並非完全不看),雖然開始了兩三個星期,發覺以前的我他媽的在幹嗎?為什麼浪費了那麼多寶貴的時間?

你會不會也有興趣離開/減少SNS呢?

如何戒掉社交媒體?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社交媒體是會上癮的。

最狠的方法固然是把它刪掉。但現在全城中毒已深,很難完全不用社交媒體。畢竟社交媒體也有實際用處。

如果想戒但又戒不了的朋友,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 將Facebook,IG全部刪掉
    尤其是Facebook,IG等Apps 會有通知功能。人的好奇心是天性,社交媒體就是利用這個特性去控制你。
    另外,刪掉Apps 可以令你增加按進社交媒體的難度。別小看這一個步驟,人的大腦是非常怕麻煩的。
  2. 安裝配件去阻擋
    電腦的話,可以用Chrome 的 News Feed Eradicator
    只要裝上去的話,它就可以阻擋Facebook的New Feed。如果你要看的話,你需要解除封鎖。
    手機的話,Blockit也有類似的功能。
    這些東西也是免費的。

減少用社交媒體,你會發覺你的人生只會過得更好。

最強日語學習法!先每日聽五分鐘日語練習

最強日語學習法!先每日聽五分鐘日語練習

在討論區經常看到「自學日文邊度好?/睇咩好」「點學日文?」這類的問題。我一律建議「在每日坐車時聽五分鐘練習」

網上很多人分享自己學習日文的方法。但看這些分享通常也沒什麼用。我不是說他們的方法沒用,只不過那些分享大多他本人根據自身能力,自身環境,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得出來的成果。他做得到,不等於適合你。

聽五分鐘日語練習?聽什麼好?

聽什麼好?怎樣自學?每次網上討論區問這個問題,每次結果都一樣,個個人都講自己的意見,結果什麼也做不成。

其實現在教學資源,日語老師,網站多得是。

比起「怎學?」「學那個比較好?」,行動永遠比結果重要。

容易行動的,是「大家的日本語」系列。循序漸進,上YouTube有老師詳細解釋。網上全套教科書,練習一應俱全。

聽五分鐘日語練習就可以?每日只聽五分鐘當然不可以。但這是建立習慣的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開始行動。

但我今天想講的是,比學習法更重要的事,就是建立習慣

所謂「最強學習法」,根本不存在。或者該換句話講,「最強的學習法,是你自己去發展適合你的方法」。如果沒有一個習慣的話,什麼學習法,學日文推介都是放屁。

今天和大家分享這本叫 《30日で人生を変える「続ける」習慣 》的書,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為什麼那麼多人學過日文,但成功卻沒幾個?

為什麼香港人總是學不好日語?你身邊「學過日文,上過日語班」的人很多,但真正可以用日文的人其實少之又少。

上網經常見到有人問「學日文邊度好?/睇咩好」「有沒有什麼學校/網站推介?」,現在教學資源,日語老師,網站多得是。連Google也懶,也懶得去開始行動,懶得思考只想直接的答案的人,別說語言這種要花大量時間和練習才能掌握的東西了,就算學一些相對簡單的東西,例如煮飯也不會成功。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失敗?」「為什麼會堅持不了?」這些更重要的問題卻很少人問。


為什麼那麼多人放棄學日文?香港日本語教育研究会有做過調查,調查香港人放棄的原因。

なぜ日本語学習をやめてしまったのか -香港の社会人教育機関の学習者における動機減退要因の一事例- 

香港の日本語学習者減少の要因

兩者的調查結果都指出,香港人放棄學日文的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學習的事情太忙了」。畢竟做調查的只是教育學者而已,他們沒有指出所謂「忙」只是沒有將「學日文」放在優先次序。但為什麼「忙」呢?每人每日都有24小時,「忙」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是沒有堅持的籍口而已。真正堅持的,就算工作再多也有辦法的。

但大家都忽視一個事實,「堅持」不是信念,而是技術。不是靠意志,要靠一個系統,制約去維持。

如果做不到的話,你最終也只會放棄,省回學日文的時間吧。

「抗拒改變」是人類的本能,所謂「養成習慣」是「擺脫引力」

堅持不到,不是你本身有問題,因為人是有一種「抗拒改變」的本能,這個本能叫做「習慣引力」。

失敗過只不過是你不知道方法而已,無需自責。

要養成習慣,就是要擺脫這引力,好像火箭升空擺脫地心吸力一樣,愈低階段難度愈高。

習慣引力大概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反抗期(第1日~第7日)

這就是這個階段是習慣引力最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任何人都會有這個挫折。也就是人所謂的「懶」。和性格,毅力等等無關。

第二階段:不安定期(第8日~21日)

這個階段最容易被一些突發的事情影響而放棄,事情不如自己想像般進展,所以覺得自己是做不到。

第三階段:倦怠期(第22日~第30日)

這最容易覺得好像例行公事一樣的時期,因為感受不到繼續的動力,所以覺得「很無聊」「不想做」。

習慣是要時間養成,而且有不同等級

習慣是有三個階段,要訂立自己的計劃,首先要知道具體所需的時間

第一等級:行動習慣(需要一個月左右)

例如收拾房間,讀書,寫日記、儲蓄等等日常的行動等級的習慣。

第二等級:身體習慣(需要三個月左右)

這些就上節食、運動、提早起床、戒煙、健身等等和身體狀態有關的事情。

第三等級:思考習慣(需要六個月左右)

思考方法,感受方法等等思考的習慣。

當中,學日語是屬於第一等級的習慣,就要想學日語,就要花三十日的時間去養成習慣。即是說,要三十日每日都學日文。

養成習慣的三個原則

1)一次只養成一個習慣

你有沒有試過這樣經驗?想減肥,然後看資料,知道需要節食,和做運動,結果開始了幾天就放棄了。

同時開始幾個習慣,習慣引力就自然加倍。想同時節食和做運動。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是要先養成其中一個習慣,安定了之後再做另一個。

2)不可以做太複雜的規定

行動要夠簡單,要好好想清楚怎樣做才是最有效率,做最簡單的行動。

3)比起「結果」,「行動」更重要。

這個是香港人最大的問題。

「達成目標」和「養成習慣」是兩件事。

香港人很精打細算,講求效果。這可以說是優點。所以才會想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方法」。但在養成習慣這件事上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因為養成習慣要的,重點是「過程」。

針對反抗期(第1日~第7日)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第一步,是重要的一環,不開始的話,什麼學習法等等全是空談。在開始決定習慣初期,要注意的是:

1)先開始做一些簡單的事情

很多不能堅持的人最大的原因是「完美主義」。一定要達成某個目標才罷休。結果就是,如果有一丁點意外的事發生的話就不能繼續下去。

要堅持下去,最初一定不可以做太過困難,太過複雜的事情。

所以,為什麼我在第一句建議先開始「在坐車的時候,聽五分鐘左右日語」?

因為這個是你一定可以做到,而且不會有籍口做不到的事情。

只做五分鐘?真的夠嗎?當然不夠。但先開始的話,之後你就會自然知道應該怎改善,根據你自己的能力,環境,時間,自己懂得調節,比如增加時間,或者找另外的練習等等。這些東西是你自己的,沒有人能教你。

2)紀錄自己的行動

紀錄?很麻煩的啊。對,是很麻煩。但有兩大好處。

A)能夠客觀分析問題,知道自己什麼偷懶了。

B)能夠增加動力

有句諺語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任何壞事也是從小開始。但其實好習慣也是。開始了第一步之後,你就會有更大動力去做。

我自己推介Forest這個Apps。這個可以簡單紀錄自己做過什麼事,也可以大大提昇你的工作效率。

針對不安定期(第8日~21日)

3)建立固定的Pattern

去設立一個不會改變的Pattern習慣。否則,就會很容易被工作等等雜事影響,去令你做不到。

我現在在加拿大生活,以下是我現在進行的習慣:當然,這是根據我自己的生活模式而定,無必要也請不要照跟。

但這也是Base on 這原理「固定的時間,地點,內容(細節可以調整)」

時間內容地點
運動每日約夜點十點半左右玩Switch的Fit Boxing,視乎當日身體狀態決定玩多久。總之不能間斷。自己的家
運動做伸展運動每朝沖咖啡之後,利用等待的時間,做五分鐘伸展運動。跟著Fix Boxing 的Apps 去做自己的家
暝想每朝約8~9點左右喝完咖啡之後,馬上做5分鐘暝想。自己的家
讀書每日約十一點半左右玩完Fit Boxing,洗澡後馬上關掉電腦,然後在梳化上看書。看到想睡覺/夜晚十二點半為止。自己的家

4)想定例外狀況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設置例外的情況。

比如說要決定每天都讀20 分鐘的書,或者做二十分鐘慢跑,但因為突然出現一些情況,例如加班,和朋友相聚,不舒服,天氣差等等。一旦斷了習慣的話,之後就覺得「結果還是不能持續」繼而產生放棄的念頭。

所以,必須要想定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然後想定「在這個情況之下」會做什麼行動。

比如說如果因為工作晚了沒有時間看書,就「只看一頁/一小段」。如果身體不舒服/雨天不能跑步的話,就做十分鐘拉筋。

總之,行動不可以斷。

5)找尋令自己繼續行動的動力

人的動機有兩種,一種追求快樂(可以用日文看漫畫很開心),一種是逃避苦痛(如果考試不合格就不能畢業)。當中,逃避苦痛的動力會來得更大。

學日文的話,大多數都是為了高興,通常沒有什麼痛苦要逃避。也是很多人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危機意識。危機意識不一定要是失去工作等等大事情。例如上課不懂答問題會很丟臉也是危機意識的一種。

書中分享了十二個動力的例子,大家可以因應自己的情況尋找自己的動力來源。

我自己的話,最主要是 4)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 7)我投資了那麼多時間/學費,放棄的話會很丟臉。

說明
1)獎勵例如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2)被稱讚做一個會被稱讚的環境,例如找私人授課
3)遊戲心抱著玩遊戲,升LV的心態去學習
4)理想的自己想像自己可以用日文去看書,學習等等
5)儀式在開始學習前,和自己講「開始讀書了」
6)排除障礙把手機關掉
追求快樂的例子,例如奬勵,憧憬等

說明
7)虧本投資了學費/時間,如果放棄就血本無歸
8)找共同習慣的朋友有朋友看著就會有壓力
9)向大家宣告向大家宣告「我在學習日文」,讓自己無法退縮。
10)懲罰自己例如如果自己偷懶的話,就要捐錢給慈善機構等。
11)設定目標設定可以達成,具體的目標,例如「一年內考取N5 程度」。
12)強迫自己設定Deadline等等強迫自己
危機感的例子,例如Deadline,宣言,約定等

針對倦怠期(第22日~第30日)

到了這個階段,要注意怎樣不讓自己倦怠。

6)在固定Pattern 上加上變化

這個是針對第3 點)固定Pattern,培養一定的習慣之後,如果覺得無聊,可以轉換一下環境,例如換教科書,點香薰,在咖啡店溫習等等。

但是,請不要改變固定了的開始時間或者方法,否則就很容易前功盡棄。只做小改變就好。

7)尋找新的動力

如果覺得厭倦的話,可以再思考如何令自己繼續下去,尋找新的動力,可以參考第5點。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學好日文,建立習慣遠比「怎樣學好日文/邊度學」之類的更重要。

建立習慣,先由最簡單的行動開始。「每日聽五分鐘日語練習」,只不過是隨口一個例子而已。你喜歡做什麼也沒有問題。

學日文不是搞社運,「鳩做」(做一些徒勞無功的事)比「什麼也不做」好得多。

電影真三國無雙感想

電影真三國無雙感想

看了電影「真三國無雙」,我懷著極度興奮的心情在FaceBook 留下感想。但結果被Facebook 刪掉了。唯有在自己的Blog 保存。(因為真的太憤怒了,所以用廣東話來寫)


最近終於放假可以休息一下,看了電影真三國無雙這套大作。

之前看過一堆擺明收免費飛睇戲寫鱔稿的影評然後明明係合拍片但又叫人支持香港電影的影評,再睇過其他影評,大概都心中有數。

結果就係周顯揚夫婦的金漆招牌,果然係牢不可破。同埋香港KOL真係可以為張免費戲飛出賣良心。

電影真三國無雙,是根據日本根據中国根據歷史改編的小說改編的游戲改編的電影。

既然俾錢問日本人買版權,就梗係想原著的Fans入場,如果唔係自己拍套《周顯揚三國志》算數。

改編電影最大的問題,就係亂改。你可以跟Game,可以跟三國演義,甚至跟史實都得,但佢一口氣得罪晒三國迷同Game 迷。

因為真係怒過怒鞭督郵,所以劇透(其實差唔多成套電影講左出黎)唔想睇請回避。

1. 張角每一代都只係放火/放龍卷/落石,做乜事玩Biohazard?點解劉備用弓箭?跟住張角撤退之後直接話黃巾賊潰敗,就連張角死左都冇交代。直接比三兄弟隊冧仲好過。
 
2. 黎耀祥把死人聲真係好似太監。黎耀祥57歲,曹操當時先三十幾歲,演他的王凱38歲,真係完全唔Match。
 
3. 怒鞭郵督,錯殺呂伯奢演義都有,都還好,曹操含淚殺完呂伯奢,又話一生只欠佢一個,明明應該係想描寫佢都有人性一面。但陳宮要求曹操葬呂伯奢曹操又唔肯?成套戲裡面,文戲拍得最好已經係曹操PTSD發作疑神疑鬼以為呂伯奢一家要殺佢果段。
 
4. 劉嘉玲個原創角色鑄劍堡堡主係想做乜??佢目的係想解釋無雙能量,同埋之後打呂布「以血餵兵」的設定,但完全無必要兼兀突。隻Game都無講到點解D無雙武將咁好打啦。有冇人話過隻game唔真實?曹操仲要攞既係Lv1的「將劍」?大家都知曹操果把叫「倚天劍」啦,你諗住埋伏筆俾佢進化??
 
5. 呂布響隻Game入面係可以一個打一千個,但唔係一下剷平成個森林囉。仲有套戲都講「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隻馬整番D紅色上去唔得架咩?
 
6. 曹操返去老家,其實曹操先係戲既主角,曹家D人例如夏侯兄弟呢?孫策零對白都有遊戲造型啦。唔係逐個角色計版權咁搞笑掛?
 
7. 劉備介紹孫堅果陣,點解介紹埋仲係細路既孫權?而孫策有遊戲造型但完全無提起??
 
8. 無名小卒劉備走入去講兩句就令到大家都肯接受佢?演義佢係跟公孫瓚黎,但孔伷、韓馥都有出場,但「公孫瓚」三個字響套戲完全無出現過。
 
9. 十八路諸侯,先入洛陽果個係大都督??家下楚漢相爭先入關中為王呀?
 
10. 華雄斬人頭好似打Golf咁打去聯盟陣營做乜勁?
 
11. 關羽:「面對比自己弱既人,我會讓三招」,關二哥稱號係乜?武聖呀!你幾時見過咁臭串的關二哥?周大導開戲拜關二哥唔驚架咩???
 
12. 關羽打卒仔,打呂布都用火屬性攻擊,但打華雄反而招招到肉,最後成功斬華雄,係因為華雄擺左個「駱駝式瑜伽」姿勢硬直兩秒俾關羽有機可乘。(我都係事後Google先知呢個姿勢係叫「駱駝式瑜伽」)
 
13. 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之後袁紹開「第十九路」俾劉備三兄弟,得三個人開第十九路??
 
14. 點解曹操要無啦啦要同從來無交流過的劉備練劍???
 
15. 之後袁紹好佛心咁仲要送埋兵馬俾劉備,D士兵齊叫「我願意」,我結婚都無咁講啦。係咪杜編劇結婚嗰陣嬲佢老公冇講到呀?
 
16. 貂蟬早左好多出場,唔緊要,唔駛佢打都無問題,但俾佢著番隻Game 件衫都得掛?仲有可唔可以解釋一下點解佢要係響冰天雪地著件超薄大露胸的衫帶埋把刀走去⋯⋯投湖自盡?方圓百里一個人,一隻馬都無,一個弱質女子點樣走過去?
 
17. 最後到重頭戲,三英戰呂布,整乜鬼兵陣呀?有打過隻Game都知係一個武將係咁「討ち取ったり」之嘛。
 
18. 隻game嘅呂布係追求武道巔峰嘅人。唔係變態殺手呀!點解古天樂要整啲淫邪笑容?而家去拍〈殺人犯〉續集咩?呀導演真係咁念念不忘呢套成名之作?
 
19. 呂布果把根本唔係方天畫戟,係雷神之錘!直接用戟放電去電人,之後仲要徒手放電遠攻?
 
20. 兵器竟然有「吸血變強」的設定。三兄弟唔夠打,走去以血餵兵,但點解關二哥要爆衫界心口但劉備同張飛就玩界手?隻Game裡面的關二哥雖然都唔係好大隻,但都唔好搵個咁瘦既關二哥爆衫丫?
 
21. 大家都知三英戰呂布最後結果係打和啦Super。周顯揚夫婦的電影一定要係估你唔到。今次估你唔到既位係三英戰呂布之後,就直接跳到幾年後,然後擬似煮酒論英雄??????雖然背景並非跟原著。董卓呢?呂布呢?
 
22. 曹操叫劉備靠近,似講秘密果陣,我幾驚佢講「我又諗起你老婆啦」。(好彩無),但戲裡面,原著,同埋Game裡面劉備都係真心扶漢喎,曹操憑乜話佢講大話面不改容呢?
 
23. 最後係「三國的故事從此揭開序幕」。「三國演義」已經開左一段,「三國鼎立」仲有排,呢個位係乜序幕呢?

成套戲都有做得好的地方,就係林雪。真係好有霸氣。

同埋另外一個造型神還原係袁紹。但呂良偉氣場太勁,無做到袁紹的廢。

仲有張建聲做張飛雖然全場都有出現,但戲份極少,但也做得不錯。

整體大方向其實無咩問題。只不過係細節太多離譜嘅位。

同埋唔知係咪因為合拍片所以要俾中國演員發揮。但關二哥著墨太多,其實到虎牢關之前關羽既作用都只係得個打字,佢真正發揮性格係降曹開始。最應該着墨嘅劉備就反而冇乜點講。

係,周導演係演藝學院First On畢業,我完全唔識電影。冇乜資格批評。但係,戲係拍比觀眾睇,唔係用嚟自hi。

三國係一個好蝦人改編嘅題材。因為全世界都知個故事結局係乜。一係就跟原著/史實。好似吳宇森到赤壁,甚至完全亂嚟好似日本仔嗰套反轉三國誌。甚至超時空要愛都得。

改編作品,係要吸引原著嘅fans,而唔係辣慶fans。啊導演你唔好連隻game嘅吸引力係都唔知就走去改編先得 ?隻game吸引嘅地方唔係故事,而係打卒仔好爽。套戲又唔係做到嘅,但真係好段路。基本上你睇預告已經好

我識人係做電影,所以我真係有諗過係咪應該咁火滾講出嚟。但我真係好火滾。

我不喜歡看短片的原因

我不喜歡看短片的原因

身邊有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我不拍片,的確,拍片是大勢所趨。但是我真的不太喜歡看YouTube。尤其是是拍一段片風花雪月,講自己的感受意見之類的東西。
 
有些東西是拍片比較好的,比如說你要教人家做菜,或者你要說明一些比較複雜的概念,用片段來說會比較好。
 
我不喜歡看片最大的原因是,文字的話我可以控制自己的速度。但看片時間是固定的,1段五分鐘的片,換成文字的話,大概我用30秒就可以看完。
 
還有一點就是,文字的話,如果中途遇到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時可以停下,慢慢去再檢視。
 
如果我不能夠控制自己看東西的速度的話,我會覺得被束縛。看文字,是讀者決定速度,但看片,速度是由講者決定。(當然你可以快播,但這又有什麼意思呢?)
 
當然,可能單純只是我跟不上時代而已。
《男排女將》中一段小分享

《男排女將》中一段小分享

最近機緣巧合看到「男排女將」這套香港電視劇。一看就欲罷不能。
 
之前曾經覺得現在的香港電視劇=垃圾,因為大台的劇,往往都是借某題材為名,拍多角戀為實。
 
這套講排球的劇集,起碼主演的鄧麗欣和陳卓賢也是港隊排球隊。其他人的動作也很流暢。(至少門外漢的我覺得很好。)
 
如果大家有看過鄭伊健在港版「男兒當入樽」的災難級波神球技的話。就知道如果由不懂運動的演員來演運動員是一場災難。
 
 
而且,劇裡真的講排球。會說明排球的戰略,訓練等等。我寫完這段文字之後不禁覺得,為什麼希望講排球的劇集講排球,在香港好像是奢望似的?
 
我並非專寫劇評,所以詳細的就請看倌們自己看了。我很推薦大家看。
 
想分享的,是在第七集以下這段話。講述King努力練習發球,但仍然無法掌握技術。 
 
 
King :「我每次打之前,已經好好記著要如何拋球,但為什麼還是做不好?」
 
家瑜:「你記得我曾經說過,當你做好一個動作之後,你要重複練習,然後成為你肌肉的記憶,之後每一個動作都變成你的本能,本能的意思是一切都是自然的,你不需要想如何拋球,如何扣球,一切都是隨心去做。」
 

經常都有人講「我已經看過很多教學片,看過很多網站,還是分不清『は』、『が』,自他動詞」等等。
 
上課老師教過文型,或者一個生字,很多學生學懂了,做過家課,就停了。
 
要知道,做好功課,只是第一步。之後是要經過重複練習。將文型變成自己的東西。
 
反覆練習,可以是看日文書,作短文,練到不需要用腦想文型,自然講出口或者寫出來才是目標。
 
不斷寫,不斷錯,不斷修正。最後練到自自然然變成你自己的說話。
 
由「學會文型」變成「自己的東西」的過程,可能是很單調沉悶。尤其是在初級階段。
 
但只要努力,不放棄練習,總有一日努力會得到回報。

我很喜歡這套劇的另一個原因,是劇中花很多篇幅去描寫他們的練習和訓練過程。除了後期加入的前港隊代表QK之外,力圖隊中每一個人一開始都是小角色,沒有什麼神奇必殺技,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步一腳印地描寫,相當紥實的。
 
運動,和學日文也是一樣,也是一步一步去成長。
 
很推薦大家看這套港劇,香港,也有好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