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うち」「いえ」有什麼分別?

「うち」「いえ」有什麼分別?

「うち」「いえ」、兩者都是「家」。「うちに帰る」、「いえに帰る」兩者都可以。那麼有什麼分別?

雖然「うち」「いえ」也可以用「家」這個漢字。但「うち」通常是直接用平仮名。「家」通常都是讀作「いえ」。

簡單點來講「うち」是心理上的「家」「いえ」是一座房子。指「建築物」。

「うち」是「Home」,一定是自己的

用英文來講,「うち」是「Home」。

例)週末いつもうちで料理をする。

因為這是指「自己的家」 。用「うち」比較自然。

例)時間があったら、うちへ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

也是用「うち」比較自然。

除此之外,「うち」也可以指「自己」。

例如「うちの社長」是指我公司的社長。「うちの猫は可愛い」是指「我家的貓」。

「いえ」是「House」,中立的

例)いえが建て並ぶ。

例)父はいえをリフォームする仕事をしている。

以上兩句的家是指「建築物」的意思。所以很難用「うち」。

例)私のうちにプールがある。

例)私のいえにプールがある。

兩個都可以,但「いえ」感覺比較像陳述事實。

例)彼のいえが広い。

就不可以用「うち」。

例)私はいえを買いたい。

例)私はうちを買いたい。

兩個都可以,但用「うち」的話,就有一個「想要自己的安樂窩」的感覺。

我對兒童日語班的看法

我對兒童日語班的看法

在香港最近愈來愈多兒童日文班。我偶爾也收到一些人問我會不會教小朋友。我自己也在日本教過小朋友英語。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回憶。
 
是否應該讓自己的小朋友上日語班?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希望各位家長讓小朋友學日文之前可以看一看。

日本兒童教室的萬聖節活動

 

兒童日語和成人日語有什麼分別?

香港的兒童日語班,主要內容是透過遊戲教小朋友五十音,單字等等。通常也不會有太多家課,以遊戲為主。
 
成人的日本語班則是從基本文化開始教。
 
讓小孩學日語好嗎?
 
在問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問一下各位家長,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小朋友學日語?
 
日本的兒童英語Playgroup,是可以讓小朋友早點習慣英語,將來在學校學習的時侯不會太緊張。(日本真正學英語是在中學時期,但日本會在2020 年在小學5,6 年級開始正式實施英語教育)
 
但在香港,日文並非必修,也並非官方語言。是不是真的有此必要?
 
是否讓小孩接觸第二語言,怎樣影響小朋友的發展,學者間的討論從來也沒有停過,這方面我不是專家。但學任何一個語言,必定要有動機。簡單來講,動機分內在和外在兩種。內在的動機是因為自己喜歡,想和當地人溝通,想了解日本文化等等內在原因,外在的動機是將來有利就業,如果語言能力差就會面臨失業危機等等的外界因素。
 
對一般香港小朋友來說,應該沒有學日文的外在動機(日語並非必修科)。所以要有內在動機。而當中最大關鍵是成長的環境,即是家長本身。
 
即是說,你可以製造一個讓小朋友對日文感興趣的環境嗎?
 
學語言不是單車,游泳,要練的
 
單車,游泳你學了就差不多一世也會。但其實學語言和學樂器一樣,一定要經過反覆練習,不練習就會生疏的一種技能。
 
上日語班,小朋友學會一個生字之後,又如何呢?之後能否可以將學到的東西變成明日的知識?這就是取決於家長。你可以培養小朋友對日文的興趣嗎?
 
純粹「多學一點東西」,家長自己不懂,將所有東西丟給老師,每個星期讓子女玩一個小時就算的話,只是白學而已。
 
其實不只小孩,對大人也是如此。

 

 

香港女僕Cafe Dreamy Home 體驗記

香港女僕Cafe Dreamy Home 體驗記

事緣是因為我收到一張關於Dreamy Home的傳單,然後Upload上Facebook Page。

我的朋友看到後就說要組隊去見識,結果一個港系毒L(我),一個日系腐女,一對夫婦和一個已婚女性朋友的組合去參觀這個女僕Cafe。

去到Cafe,地方原來非常淺窄。大概100 尺左右。因為正值農曆新年的特別Event。女僕們穿的是漢服。就是類似這款漢服。

但可惜的是,漢服上有污漬,而且很明顯的太長了⋯⋯相信是一套衣服很多人穿的關係?有Switch, 還有一隻很可愛的貓。

女僕(穿漢服的,應該叫宮女?)向我們解釋Dreamy Cafe的世界設定。

大意是貓星人王子要來香港這個地方拯救變成社畜的人們。

社畜們聽完之後覺得好空虛⋯⋯

之後宮女向我們說明Cafe的規矩。例如不可以拍女僕,Menu或者餐廳,不可以問女僕拿聯絡資料,不可以等她們放工,不可以摸貓的肚,不可以玩貓等等。

再之後來了一位看來很像毒男的客人。然後宮女非常Hyper和詳細地向客人說明規則,我在隔離足足聽了兩分鐘。說得也是,因為我們這團體有女性在場,所以看來會比較安全吧。之後又有一老一少的客人。然後又聽了一次。

而且新春Menu 沒有傳統的女僕蛋包飯,取而代之的是⋯⋯

蝦醬豬頸肉炒飯加蛋。

What?蝦醬,豬頸肉,炒飯⋯⋯?還要加蛋?

最重要是,上菜時竟然沒有魔法?

竟然沒有「萌え萌え キュン」?農曆新年用國語「萌~萌~Kyun」也好啊。

我叫宮女幫我用茄汁畫一隻企鵝。用茄汁畫企鵝算不錯了。

味道還好,但食物稍微咸了點。還有茄汁和蝦醬的Crosscover真的有點怪異。

特飲的賣相也不錯,正常的甜飲水準。

食完飯後,宮女提出叫我們和其他客人一起玩「狼人」。

這是一副需要推理的遊戲。絕對不是Party Game。

我們是橋棋學會出身,玩慣Board Game,宮女很努力嘗試介紹這遊戲,但奈何遊戲太複雜,而且我們都非常擅長講解Board Game。所以都是聽得一頭霧水。其實Party Game 有很多選擇啊,比如說Dixit,甚至UNO也好啊。怎麼會用「狼人」這個互相指責的遊戲來炒熱氣氛?一整個囧。

臨走前,既然一場來到,被朋友半推半就讓我和宮女拍照留念。

一個炒飯+一杯飲品+拍照,盛惠220 大元。

最後,其實一個宮女走來,叫我投票支持女僕。有最多票的人可以有獎勵和表演。

但其實,你沒有向我介紹啊!我連你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啊。

整體感覺:

在香港的女僕Cafe,本身已經不抱太大期望。

可能今次是五個人去,而且是兩男三女的組合。又或者是農暦年Event。搞新春漢服Event 是可以的,但看到穿著漢服的女生用日文講「いってらっしゃい」「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等等感覺真的有點詭異。

要玩就不如徹底些,試試改叫「官人」效果可能更好。

最重要,大家最想知的是女僕們漂亮不

嗯⋯⋯同行的朋友們一致覺得不行。(果然女生對女生最嚴厲)我對女生的樣貌要求不太高,我覺得樣子還好。

我把拍的照片給學生們看。嗯,學生們都覺得不太漂亮。

當之後偷聽客人的對話,原來客人是特地而來捧她場的。

不是不可愛,老實講,要香港的小妹妹完全模彷日本的女僕確是有點難度。演技還要磨練一下。可能小聲一點,動作慢一點會比較好。

可能是因為新春Event,可能因為我們一行五人。絲毫感受不到女僕的氣息。之後還有檔主的朋友們在店內鋤大D。確是充滿過年氣息,只欠麻雀和全盒。

可能我下次一個人去,才能體驗到女僕的精粹?

為什麼角落小夥伴會受日本人歡迎?

為什麼角落小夥伴會受日本人歡迎?

角落小夥伴在香港雖然沒有官方的宣傳,但在香港也相當受歡迎。

最近香港的7-Eleven,大昌行都有換領角落小夥伴的精品。

相信香港人喜歡他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很可愛。

在日本,有角落生物的專門店。還有出手機Game等等。甚至角落生物檢定考試。(筆者本人也有去考)

但為什麼角落生物會受日本人歡迎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人本身喜歡坐在角落,不想太過顯眼,不愛張揚的民族性。有調查指出,日本人坐電車時九成喜歡坐在角落的位置。

但我喜歡他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故事設定。

學日文必須要知道的是,「內」和「外」的關係。日本人是很著重「內」,「外」的分別。對「內」和對「外」的態度,用字等等也很不同。

可能大家都聽過有人講過,日本人是一個「集團主義」的民族。日本人是以一個集團為單位思考的。由小就教育小朋友,大家是一整團體。就好像小學開始,學校就要求學生一起幫忙準備當天的午飯。又要學生們一起打掃課室。如果不合群,就會遭受歧視,日本的校園欺凌問題特別嚴重,就是因為學校班級是一個大的「集團」。不能融入「集團」就會被欺凌。

角落生物的主要角色,其實也是不屬於自己的組織的一群。

企鵝?的真正身份是一隻河童。但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東西,所以總是努力地去尋找自己的身分。我覺得自己應該是一隻企鵝,但在企鵝圖鑑裡總是找不到綠色的企鵝所以變得很沒自信。

白熊作為一隻北極熊,本來應該可以適應寒冷的生活。但是他偏偏天生怕冷。一直在家不敢出來,直至遇上真正企鵝之後才鼓起勇氣尋找他心中的溫暖小島。

炸豬排/炸蝦尾他們兩人作為「食物」是失敗者。炸豬排太肥膩,炸蝦尾太硬。他們無辦法完成本身的使命,被剩下來。

貓原本也是被遺棄的小貓。有兩位兄弟。小時候很任性,因為吃太多而變胖,最後兩個兄弟被接後剩下她一個。所以一直希望可以成為一隻窈窕的貓。

至於蜥蜴,作者也說過,如果角落生物是五兄弟,他應該是家中的老⼳。他的真正身分是一隻恐龍。但因為擔心自己的身分如果曝光就會被抓去。所以才謊稱自己是蜥蜴。但年紀尚小的他又覺得自己是個說謊的壞孩子,所以心裡很害怕。

人生存不可以沒有同伴,一定要有一個讓自己安心的地方。大家一起,努力過,經歷過失望,心傷過,最後找到自己的角落。

活在集團主義下的日本人,看到他們的時侯可能會有一點共鳴吧。

京都祇園「華舞」監修御節料理 京の舞 開箱文

京都祇園「華舞」監修御節料理 京の舞 開箱文

先此聲明,本人沒有收取任何費用。(雖然我不介意收⋯⋯)

在新的一年,想好好和女朋友一起慶祝,感謝她在這一年的辛勞。但不想和人去餐廳迫,所以決定了和她一起吃在家「おせち」(御節料理)。(其實該在新年時候吃的,不過因為時間關係在12月31 日吃了。)

「おせち」は「御節供(おせちく、おせつく)」、「節会(せちえ)」的簡稱。來自中國的「五節供」(在五個季節裡用食物供奉神明)節慶。在奈良時代是在朝延的節会(せちえ),而供奉的食物就叫「御節供(おせちく、おせつく)」,是日本人在新年吃的料理。主要是用黑色的盒子盛載。菜色一般包括 祝い肴(吉利的食物)、煮しめ(煮的菜色)、焼き肴(燒的菜色)、酢の物(酸的菜色)等等。(資料出自維基)。

在日本的超市也有一人用的おせち。豐儉由人。



在香港很難吃得到御節料理。這次我在匠本舖訂購了御節料理 京都祇園 「華舞」監修おせち 京の舞,數量限定50 個。我指定在前一天送貨,然後放進雪櫃的下格解凍24 小時,然後就可以吃。(全部都是冷食)盛惠$1280(特價中)。

送到我教室時的包裝:

拿回家,包好的料理是這個樣子。

看看理想和現實是不是一樣。

第一重 店家的圖

現實

第二重 店家的圖

現實

第三重 店家的圖

現實

一共有四十七款料理。現實幾乎100% 和照片相同!果然是高級的料理。

食的時候,最多的問題是「這是什麼料理?」幸好店家的網頁也有一一說明。附上的英文Menu也有詳細的解釋。(雖然最後沒有看⋯⋯)

很好吃,不過稍微咸了點。吃完後有點口渴。(因為儘量避免在新年生火,所以御節料理多數是燒乾,或者用醋浸等等可以長期存放的食物。)

份量方面,兩個人吃不下那麼多(我和她也不是很能吃)。餘下的用來做明天的早餐剛剛好。

$1280 聽來有點貴,但我覺得物有所值。在新年的時侯和家人慶祝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